1446787202-3628783853.jpg   

「美國紐約投資銀行,是世界上最看學經歷的地方。這些公司審履歷的第一關,通常在10秒之內決定。他們只挑名校MBA或財務工程學歷,學經歷不夠亮眼,想進第二關是不可能的事。」短期回台的彥傑和我說。

而彥傑也是他口中「學經歷不亮眼」的那一類。他卻進入了紐約投資銀行,而且從小分行一步一步爭取到中大型公司。

我問他是怎麼辦到的?他給我的關鍵字是:搭訕、閒聊、玩臉書...

彥傑在台灣長大,因為家中的期待讀了工程,考上中正大學工程類科系,讀得痛苦得半死,下定決心不當工程師。畢業後他在房仲業工作一年半後,決定讀碩士。

他進入美國的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一年制的財務碩士班。這個碩士班不是正規的MBA,學程不到一年,沒有暑期實習機會,投資銀行界向來是比較不重視這樣的學歷。

畢業後,他決定去紐約的投資銀行界尋求發展,一開始碰得滿頭包,怎麼發求職信都石沉大海,沒有回音。這個時候,他才驚覺自己要開始學習「找工作」這回事。

他開始觀察身旁的人是怎麼爭取機會,如何被看見?他發現,原來那些「不傳統的路」,才是他的「發展正途」。

他靠臉書爭取到一個台灣銀行在美國分行的實習生工作。接著,他透過LinkedIn爭取進入小型投資銀行,開始進行投資、估值的職涯。不久前,他進入蒙特婁銀行(Bank of Montreal),那是加拿大第4大銀行,也是頗有規模的中大型銀行。

成也臉書,敗,可能也臉書!

社交軟體(臉書和領英)已經是找工作的重要途徑。在他剛畢業、四處碰壁的時候,就是在臉書上看到實習工作機會的訊息,立刻回覆應徵,10分鐘後就打電話初步交談,第二天就和當地主管面試。

「其實面試的過程,在人資點開我的臉書頁面,就已經開始了--如果我平常在臉書上亂發不營養的照片,人資可能根本不會和我聯繫。而在另一個角度,臉書也有利我準備面試,透過臉書,我也能觀察對方是什麼樣的人,對方的工作環境與風氣大致如何。我也可以有心理準備。」

他工作後開始很積極地認識校友、學長姊、台灣人、華人…。他發現只要寄出朋友邀請通知時,認真說明兩人之間有一些些關係(同產業、同學校…)、說明為什麼想和對方認識(想了解對方公司)。對方通常會接受。

找到合適的方法,將陌生人變網友,可以和他們打聽工作資訊、透露自己想找什麼樣的工作,總會遇到有人給他機會。

派對和聊天,幫助你走向目標?

彥傑愈來愈體會到在美國教育環境中,有一些元素和習慣,就是在促使學生拓展人際圈、練習認識陌生人,塑造學生成為職場上進退得宜的人。

例如,彥傑在讀研究所的時候發現,學校、系辦、學生組織…常辦各式各樣的聯誼、師生聚餐。他一開始覺得參加這些活動頗累,一點也沒有「休閒」到,後來才發現,這些活動的主旨,何止是在休閒?根本是「認識互動」的演練大會。

在這些活動中,彥傑練習和他們交談相處,他發現,要和各種人有話聊,他得關心美國人人可以談的話題:運動賽事、政治八卦、產業議題。

「不要小看small talk這件事,其實聊天可以看出很多事,」彥傑說,「你可以看出這個人關不關心產業近況,看出一個人是否幽默、是否擅於和他人相處。而美國人知道,在工作中,能力只是一部分,人格特質、與人融洽相處更重要。」

因為刻意地訓練自己,他已經掌握到如何快速和陌生人找到連繫、發展話題的方法。他曾在買菜的時候,看到一個人穿著某銀行標誌的衣服,就主動搭訕,聊這個銀行的相關新聞,一席話之後,兩人就互加了LinkedIn。

彥傑說,「只要在這個領域有好的工作表現與同儕口碑,就算今天沒有在最理想的公司和職位,但我慢慢前進,步步為營,就會不斷靠近我的目標。」

記住!人脈不是裝熟

最後他還解答了我的長期疑惑:「為了自己工作上的目標去交朋友,建立所謂的人脈,是不是有點虛偽?畢竟這樣的朋友,其實沒有友誼基礎啊。」

我現在理解,台灣的教育環境讓學生認為,要讓別人看得起自己,就要拼亮眼的學歷,得到權威機構的認證。但是美國的教育環境強調,要讓自己被重視,除了學歷以外,專業能力、互動相處的技巧、友善積極的人格,都是重要的資產。

什麼是人脈?不是和不熟的人假裝有「友情」;「人脈」是積極站到顯眼處,站到人們面前,爭取被更多人觀察鑑定的機會。

 

文章來源:一個台灣留學生的美國求職經驗談:想找到好工作,一定要為「閒聊」這件事做功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字神帝國英語天地 的頭像
    字神帝國英語天地

    字神帝國英語天地

    字神帝國英語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