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AT中的語法測驗有一個特點,就是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對錯,在一般的英語語法中,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都被認為是正確的表達,但在GMAT考試中,假如一句話能用主動語態來表達而用了被動語態,就算是絕對的錯誤。比如說"作業被我做完了"一定要說成"我把作業做完了"才對。只有當實在找不到主動者時才能用被動語態,如窗戶破了但不知道是誰打破的,才能說"窗戶被打破了"。
這種考試中對主、被動語態的敏感區別,背後隱藏了一個重大的命題,那就是對參加考試的人面對所發生的事情是用主動思維還是用被動的思維的區別。一個習慣于被動思維的人會不自覺地用被動的方式回答問題,而一個擁有主動思維的人則時刻會考慮主動解決問題。GMAT考得不是純粹的語法問題,而是在語法背後隱藏著一個人的心態問題。
學習上也是這樣,只有具有主動學習的心態,才能贏得學習主動。
我們都知道,開車的人記路,坐車的人不記路。的確是這樣,往往乘車去過某個地方多次,自己還不認得路,但是自己開車就不同了,路線圖會清晰地印在腦子裡。開車與坐車對路線的記憶效果,恰如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對知識的記憶效果。
現在學生的學習大部分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跟著老師亦步亦趨,這樣的學習,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
課堂學習學習效率低。由於不知道老師整堂課要講什麼,也分不清楚哪裡是重點,必然每一節課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處於高運轉狀態,生怕漏掉點什麼,一節課下來疲憊不堪。
容易造成知識脫漏。心理學證明,人保持長時間注意力是不可能的,如果孩子的疲勞點和老師講的重難點相互重合,必然造成聽講模糊,甚至造成知識脫節。
被動學習容易產生學習的厭倦情緒。被動學習如同被家長餵飯的孩子一樣,容易得厭食症。因為他們被剝奪了選擇的機會,被動學習中孩子體會不到發現的快感,審美的情感體驗,對前人充滿智慧的邏輯推理的欣賞等等這些美好的情緒,學習的過程淪落為單調的、枯燥的、繁重的民工搬磚頭一樣的操勞,厭學就會成為普遍現象,差生被批量製造出來。
學習,要將學生從“乘客”變為“司機”,從被動防守變為主動進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