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2  

荷蘭(The Netherlands,俗稱 Holland)跟台灣差不多大小,在國際上卻處處名列前茅。在「大國學習大國、小國學習小國」的信念下,荷蘭其實是個非常值得留學的國家。過往荷蘭被冷落了好幾十年(至少不熱門),直到近年才越來越引人重視。或許因為留學荷蘭人數不多(博士比碩士更少),所以荷蘭博士班的相關資訊一直不多,若與理工領域相比,人文社會領域的訊息更是少得可憐。

有鑑於此,以下將簡單介紹荷蘭的博士制度與申請方式,一方面以饗有意前來荷蘭留學的同學,一方面也希望吸引更多朋友考慮留學荷蘭。

全面英語化的博士研究班

首先,請大家放一百個心,來荷蘭攻讀博士,語言不會是個問題!不同於德國或法國,荷蘭 90% 以上的博士訓練都是全面英語,系/所上教授也因為國際化彼此常用英語溝通,所以很多外籍生即使來荷蘭留學四年直到畢業,還是一句荷語都不會說,也沒學荷文(因為真的沒必要)。例如,我的系上有一位來自加拿大的畢業博士生,現在擔任助理教授,她可是完全不會說荷語呢!當然,你也不用擔心老師英文不好,荷蘭碩士班 70% 以上都是用英語授課,你說老師英文能不好嗎?

不過,也是因為系/所上老師來自世界各地,所以有時難免遇到口音問題(荷蘭人本身口音倒是不重)。這個時候,其實只要請老師放慢一點或者擺出疑惑的表情,老師通常就會自動減速。他們常與不同國家學生接觸,所以對此不會感到麻煩,當然你也不用覺得不好意思。

是學生也是上班族的博士生
在荷蘭進行博士研究,和其他國家博士生的最大差別在於:根據荷蘭政府的定義,博士生是員工/雇員,而不是學生。所以,在荷蘭攻讀博士,你拿到的不是學生簽證(居留證),而是工作簽證(居留證),也因此在這裡,PhD student 與 PhD researcher 算是可以互換的同義詞,而很多人也會把 PhD 時期放在履歷表中「工作經歷」這一欄。除此之外,由於身分是僱員,你也因此不需要繳交任何學費。另外,荷蘭博士一般「表訂」時程是四年,學校通常也就會給你一張四年的合約──不論你是否領薪水。

不論你是否領薪水?這就是最有趣的地方:在荷蘭攻讀博士是個工作,但卻分為有薪和無薪(也就是 self-funded)兩種。有薪的一般稱為 Internal PhD,佔荷蘭博士生的主要比例;無薪的則是 External PhD,在博士生中的比例偏低。Internal PhD 的薪水稅後第一年大約 1,400~1,600 歐元/月(約台幣 6 萬元),之後逐年提昇至第四年大約 2,000~2,200 歐元/月(約台幣 8 萬元),對於生活消費來說綽綽有餘。薪水通常來自荷蘭科學研究院(Netherland Organiz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贊助、指導教授執行(必須是正教授)的研究計畫,而這意味著兩個情形:
(1)就跟台灣一樣,理工生醫領域通常比人文社會領域容易接到計畫,也能獲得較多經費;
(2)因為計畫機會較少之故,人文社會領域的博士「職缺」(vacancies)通常也不多。

領薪水的Internal PhD
由於 Internal PhD 是職缺的設定,所以研究方向通常都是給定的,也就是說,你的指導教授是名附其實的「老闆」,而你的研究就是老闆的研究計畫之一。其實,這個 Internal PhD 的特性,有點像是台灣理工生醫博士班的狀況:很多時候台灣理工生醫博士生的研究題目就是指導教授所接研究計畫的一部份。但對於人文社會的同學來說,這一點與既有習慣的有所差異:如果你是荷蘭人文社會的 Internal PhD,你比較不需要像在台灣一樣想研究題目想破頭。

記得,若是想要找 Internal PhD 的機會,記得要去學校網站的 Vacancies 看,而不是直接找 PhD programs(就算找到也會把你轉去職缺頁面)。或是可以更直接到統整各學科開出的博士職缺網站:Academic Transfer 搜尋自己有興趣的研究計畫 。

除了研究計畫與目標早已訂定,比較難依照個人喜好設定研究主題之外,Internal PhD 的工作合約中經常會包含研究之外的教學責任,必須負擔一定比例的助教工作,有時也需要定時出現在研究室/辦公室,與同計畫下的其他博士生(同事們)討論研究內容。總之,Internal PhD 看起來有時候和一個上班族沒有太大差別。必須注意的是,尋找 Internal PhD 的機會如同一般找工作一樣,必需要有職缺才能申請,不像美國和英國每年都會固定招生,所以如果當年度沒有職缺就表示沒有機會。通常一個指導教授同一時間只會有一個計畫,所以若是你想跟的某個教授前一年已經開過職缺,那麼接下來三年可能都不會再有機會;然而,如果你還是很想跟著某個老師做研究,或者有自訂的計畫與方向,那麼 External PhD 可能是值得考慮另一個選擇。

用獎學金的 External PhD

所謂 External 表示你需要自備經費(不論來自獎學金或先前工作收入)來完成四年的學業。我本身就是 External PhD,因為當時瞄準的教授沒有開出相應職缺,所以透過獎學金和先前擔任研究助理與當兵的收入存款來完成博士學位。簡單來說,在當年度沒有職缺的情況下,如果你還是想找某位特定教授,那麼通常你需要準備好自訂的研究計畫(這個最重要)、履歷與相關證書掃描,還有兩、三封推薦信,用 email 寄給那位教授(again,必須是正教授),請他(她)考慮收你為徒。如果教授對你的研究計畫感到興趣,他可能會進一步向你索取其他文件(例如英文成績、writing sample),甚至要求進行視訊面試。只要教授答應收你,學校二話不說就會幫你辦理入學手續,所以結論就是──教授很大牌的!身為 External PhD 沒有任何入學時程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時間遞交申請,只要申請成功,你甚至可以跟教授協調何時正式開始「工作」。

與 Internal PhD 相比,External PhD 有自己的研究計畫與興趣走向,比較不需被限制在老闆的計畫之內(例如特定案例與理論方向)。不需要定時上下班,也沒有一定要教學的壓力。不過,為了培養教學與溝通能力,通常建議仍然選擇充當助教(但沒有薪水)(我個人就是如此)。除此之外,你的受教權與 Internal PhD 皆無差異,也能享有一般「正職」博士生享有的種種福利──例如免費使用學校運動器材和場地。不過,相較於收入豐厚的 Internal PhD,我們這種 External PhD 通常生活就比較拮据一點…(我有這麼多時間寫部落格就是因為沒錢出去玩咩!)

不論是 Internal 或是 External,荷蘭博士生都必須在第一年完成研究計畫的修改與定案,並且通過一個年度評估關卡。這個年度評估由博士生、指導教授(與共同指導)、以及幾個同所或同院老師一起召開,就過去一年的工作狀況、論文進度、學習成效…等做出檢討,共同決定是否繼續「合作」下去──是的,荷蘭博士生被視為獨立研究者,教授是與你合作而不是指導你。因此,這個評估實際上是雙向的,例如今年我的一個「同事」(比我晚大約半年開始)就因為不滿意指導教授的工作風格而決定辭去這份工作。然而,只要能順利通過年度評估,接下來的三年時間如果沒有重大意外,大概就是當助教、做研究、寫論文、研討會這四件事情填滿你的博士生活,然後有時還可能伴隨一些零星修課。當然,通過評估以後,你也可以開始偷偷套用 PhD Candidate 的稱號了。

希望以上資訊,對於想要來荷蘭攻讀博士的朋友(特別是人文社會領域)有所幫助。情況或許會因為不同大學而有些微差異,不過大致來說皆是如此。再次強調,荷蘭是個值得留學國家,尤其適合不想走主流路線的同學朋友。除了本文的介紹之外,網路上也有許多荷蘭獎學金與生活資訊值得深挖,趕快移動游標到你的瀏覽器搜尋框吧!

文章來源:不要再去英美了啦!來荷蘭留學吧:荷蘭的博士制度與申請方式

arrow
arrow

    字神帝國英語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